期刊内容
                烹饪书店

               串串香社区
                
      

 
 
 
 

乐山小吃诱人风情 本刊记者

乐山小吃有很多,去到乐山,又怎能轻易地错过?
此次去乐山采访,我们特意请几位当地的业内行家推荐了几种特色的小吃,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当地《三江都市报》的美食记者潘媛媛(豆瓣网昵称:米小枪)作为我们此次乐山小吃探访活动的“导吃”。

犍为薄饼:清香里的酸甜味道
媛媛说食: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乐山市人民文化宫(今海棠广场)一带,就集中了许多当年乐山最出名的小吃,包括犍为薄饼与钵钵鸡。在这两种小吃的前面之所以会冠以“犍为”二字,是因为它们的原产地在乐山市犍为县。如今,犍为薄饼的铁杆粉丝还会专程去犍为县桐子林街,只为能吃上地道的犍为薄饼。
行家荐地: “叶婆婆”犍为薄饼(乐山港东大街37号)
记者探店:
在东大街9路公交站台的旁边,我们见到了这家在当地颇有知名度的薄饼店。店里陈设和布置很简单,一张操作台加数张桌椅而已,然而看上去却很舒适。店主范大姐给我们介绍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自己十来岁时,就和母亲一起从老家犍为来到了乐山,那时母亲靠着200元本钱,每天背着篓兜沿街叫卖薄饼。那个时候,薄饼才卖5分钱一个。
得知我们是来打探美食的记者,范大姐便主动站在操作台前为我们演示包薄饼。她先在手上摊开一张薄饼皮,然后往上面夹拌有辣椒面、芥末等调料的萝卜丝,等撒上白糖包卷起来后,摆盘中并连同一个酸甜味碟端上桌。
吃这薄饼时,先是夹起来往汁水味碟里蘸一下,然后才送入嘴里,那一股酸酸甜甜的味道,着实让我这个外地人感觉新鲜。不过细嚼之后,还能感觉到饼皮的绵软、萝卜丝的清香和白糖粒的嘣脆。这薄饼看上去有点像成都的春卷,只不过成都的春卷一般都是咸鲜口味的。
接下来我们还了解到,这家店里的另一种小吃也很受当地好吃嘴的推崇,它就是钵钵鸡。该店的钵钵鸡分三种味道:红油味、五香味和藤椒味。五香味的油汁里边没加海椒,故更适合不习惯吃辣的外地食客,而藤椒风味的钵钵鸡,则是前几年才推出的,装在钵里的味汁加有大量的藤椒油。


粑 食:米香里的民间味道
行家荐地: 阕记粑店(嘉定中路248号)
记者探店:
提起阕记粑店,潘媛媛几乎是不加思索地就脱口而出:我们去开在石雁儿的那个分店吧!那个店面呈扇形,拍摄出来特别上镜。
等我们到了那里一看,果然是这样。这家店刚好位于一个拐角处,因此店堂的形状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等腰梯形,而店家因地制宜──沿店门口摆出了一圈小桌子,上面则摆满了售卖的食品。
走到那一排小桌前,我们从左到右依次看过去,啧,这家店的粑食品种还真不少哩!有叶儿粑、冻粑、黄粑、泡粑、白糕、黄糕等近十个品种。上门来购买的顾客,多是一大袋一大袋地买走。店堂里,几个员工正忙碌地在现场制粑,而店堂的一角正用大笼屉蒸着粑食,热汽腾腾。
店主石崇勇给我们介绍说,他的母亲──如今已经70多岁的阕老太太是这家粑店的创始人。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母亲就每天挑着担子在乐山城走街串巷地叫卖粑食。如今,阕记粑店在乐山地区已经开了8家店,员工共有七八十人。
在外来食品尤其是洋食品的不断冲击下,为什么传统的粑食在乐山不仅没有衰落,反倒是发展得更红火了呢?面对记者的提问,石崇勇是这么回答的:“以前,我们店的食品多是中老年人来买,可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买粑的也多起来了,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人都不大愿意自己动手去制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越是传统的食品就越是具有诱惑力。像我们店里的粑食,都是按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在做,比如泡粑是用老面自然发酵制作而成,玉米壳和粽叶,也都是从农村采摘收购回来……”
品鉴报告: 品尝风味、馈赠亲友之必买食品。
消费指南:泡粑(无馅)1元/个 泡粑(有馅)1.8元/个


烧 麦:麦香里的油润筋道
媛媛说食: 烧麦也是深得我们乐山人喜欢的一种小吃,由于它皮薄肉多,一口咬下去,润滑的猪油立马就浸润了烧麦那干粘的面皮,而肉香和着面皮的香味也开始在口腔里充盈。
行家荐地: 海汇源老烧麦店(乐山港东大街120号)
记者探店:
中午时分,坐落在东大街的这家烧麦店座无虚席。店门一旁的案板上,是叠得老高的蒸笼,水锅里正热气腾腾地冒着水汽;而在另一边的桌前,坐着一位中年大姐,她正埋头娴熟地包烧麦。原来,这位正是该店的老板娘。
“我们店的烧麦,首先在面皮擀制上就很有讲究,具体说就是:要擀得中间稍厚,边缘薄并且有折痕。”老板娘一边给我们介绍,一边带我们上楼,在二楼的一角,我们看到两位女工正在忙碌地擀制着烧麦的面皮。“我们店的烧麦,在包制成型上也有讲究,像我们这边的老年人,为什么喜欢把烧麦叫作‘刷把头’?
你们来看,这包好的烧麦形状是不是很像呢?”老板娘抓起一个烧麦来让我们看。接着她又说:“制馅心的猪肉我们用的是一级肉,以前是肥肉多些,而现在则是瘦肉要多些。”
当我们坐下准备品尝老板娘端过来的烧麦时,该店老板吴立志特意告诉我们:“你们先别急着蘸味碟,尝尝原味再说。”于是,我就夹起一个先咬了一口,感觉面皮吃起来有嚼劲。可能是因为馅料当中的油浸润了外皮吧,总之感觉那面皮吃起来特别的香。外皮粘糯、内里绵软,面香、肉香、油香混在一起,在嘴里弥漫着。等小笼里的烧麦吃到一半时,我又试着去蘸辣酱,而这
带辣味的烧麦,吃起来又是另一种味道了。一旁的老板娘给我们解释说,他们的烧麦面皮之所以耐嚼,不仅是因为用的是高筋特级面粉,还因为是用自家熬的鲜汤去制作烫面。我们随后又发现,该店的炖鸡银丝细面也是一大特色,以这鲜香爽滑的面来配烧麦,再合适不过了。
至于为什么会起“海汇源”这样一个店名,吴老板的解释是:“这个店名还是我们父辈传下来的,当时起这样一个店名,意思是期望四海的宾客都能汇集到我们这里来吃。”
品鉴报告: 味道巴适的烧麦,去乐山要是没品尝过的话,那才是一个遗憾。
消费指南:
烧麦3.5元/两(5个) 烧麦1笼17.5元(5两)炖鸡银丝细面5元/碗 红油蒸饺3元/两


豆腐脑:脂香里的滚烫鲜滑
媛媛说食: 豆腐脑可以说是“最乐山”的一种小吃了。而乐山的豆腐脑,又因地域及味道之别而分成了两大派系──峨眉派和牛华派,应该说目前这两派是各领风骚各唱好戏。此外,尽管夹
江豆腐脑目前也有自成一派的迹象,但是想要在乐山豆腐脑市场上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似乎还尚需时日……
行家荐地: 九九豆腐脑(人民南路109号)
记者探店:
我们到达这家店时,虽说才下午4点过,可来吃豆腐脑的食客,却是来了一拨又一拨。在该店面街的一个长方形灶台前,一位大姐正在忙碌着。我们走近了才看清楚,灶台上并排放着四口差不多大小的铁锅。从左边开始,第一口锅里,那架得老高的小蒸笼正热气腾腾地冒着水汽,而第二口为开水锅,第三口为豆花锅,最后一口则是盛着红润汤汁的锅。该店老板娘韦乐群对我们说,那小蒸笼里蒸的是粉蒸牛肉,开水锅是用来烫粉条的,豆花锅里除了豆花以外,还加有芡粉糊,而红汤锅里煮的,则是精心熬制好的牛肉汤。灶台后边的柜台上,摆满了一排排不锈钢圆碗,碗里都事先放好了酱油、味精、海椒、花椒、辣椒油等底料。
等到有客人入座时,一位大姐先往底料碗里加入烫熟的粉条并舀入浓稠的豆花,再递给旁边另一位大姐,等到快速地撒入芹菜、花生米和大头菜以后,再由先前那位大姐逐碗舀入滚烫的牛肉汤。这样,豆腐脑就可以端上桌了。我们看到,客人当中也有点牛肉豆腐脑的,但是那只需要往豆腐脑碗里扣上一笼蒸制好的小笼粉蒸牛肉。我们发现,店里的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显得有条
不紊、快而不乱。
“这豆腐脑一定要趁热吃!”老板娘韦大姐对我们说。当时我用小勺拌匀了豆腐脑以后,趁热舀一勺入嘴,哇,麻辣烫鲜香,诸味齐备了!细尝之,粉条的细滑、豆腐脑的嫩滑、花生米的香脆、粉蒸牛肉的软糯,在口感搭配上简直是绝配,真的是既好吃又营养丰富。老板娘告诉我们,乐山人吃这豆腐脑时,还喜欢加点醋——那样便又多了一层味道!
品鉴报告: 环境卫生口碑好,值得一尝!
消费指南: 牛肉豆腐脑、鸡丝豆腐脑均为3.5元/碗 粉蒸肉1.5元/小笼

更多精彩——请订阅《四川烹饪》、《四川烹饪.食客》!
 
 


编辑部电话:028-86696327 , 86693699   服务部电话:028-86268162   邮购部电话:028-86248819   广告部电话:028-86696895
地址:成都市人民中路三段4号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否则必究!

玉芝兰私家菜馆 四川成都 蓉城餐饮业传奇人物 兰桂均 传统手工制作私家菜 玉芝兰私家菜馆 四川成都 蓉城餐饮业传奇人物 兰桂均 传统手工制作私家菜 玉芝兰 玉芝兰 玉芝兰 玉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