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Home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邮购信息  |  创新篇   | 厨师人才  | 厨师交流  | 烹饪论坛
食苑杂谭  | 市场广角  | 技术交流  | 烹饪史话  | 烹饪课堂  | 地方风味  | 美味佳肴
家庭版 厨房诀窍  | 滋补药膳  | 健康饮食  | 煮妇巧手  | 大家谈    |

 家常菜   |

网上订购  

:::: 厨师人才库 ::::


:::: 烹 饪 商 城 ::::

烹饪书籍
   
   

 

 

 

 

 

 

 

 

 


 

 

 

 

 



 

 

 

 

 

 

 

 

 


 




我的那些川味记忆
小 未



  “姨父”一词,等同于“解馋”。没听说过吧?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对于我们几个北方娃娃来讲,“姨父”就是“解馋”的代名词。张嘴一口语音浓重的四川方言,脾气好到了没脾气的姨父,每次都是背着个装满了物什的阔口大竹篓,从遥远的四川坐两三天火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他山西的岳母家。而我们一帮娃娃,总是一日几次地跑到姥娘(外婆)家的巷子口,就为早早地见到姨父的身影。在等待中,大家心里都想的是:这次又能吃到什么好吃的呢?现在想来,姨父带来的不过是多味杂陈的怪味胡豆,一剥就流油的咸鸭蛋,大得离谱的咸鹅蛋等等。纵然当年的我对这些四川特产还有些吃不惯,可是姨父那个大大的神秘背篓,对于我和表姐妹、表姐弟等一干娃娃来说,却总是有着诸多的诱惑!
  那时在我眼里,这个勤快的四川姨父还是有些奇特,他不仅会像女人一样打毛衣,还会上灶炒菜,并能以一大锅色香味俱全的麻辣兔肉赢得我们全家人对川味的认同。这道麻辣兔肉,是迄今我吃到过的一道最可口的兔肴,也是川菜之于我最早的印象。
  如今,身居青岛多年的姨父,早已习惯了海鲜之味,可是只要我们去了青岛,他仍然会像一个地道的四川人那样,张罗一桌子家乡菜招待我们。我每次看着他做菜都有一种感觉,四川人真的能干,任何东西到了他手里,都能做到物尽其用。比如取自猪身上的任何部位,我的姨父都能做出菜来。而在我们北方,许多畜禽的下脚料都被归在了不能吃或不好吃的行列——一丢了之。
  姨父有时还会给我们熬一锅老鸭汤,或者是让我们涮一涮家庭版的四川麻辣火锅,连他精心打理的那一坛老泡菜,对我们都极具诱惑力。在青岛,我还是第一次吃到四川味道的老鸭汤。对于我们这些吃肉从来都讲究吃嫩的北方人来说,他那“就是要买老鸭子”的经验当时还让我们很不以为然,“老鸭子肉有什么好吃的!”后来到了成都我才知道,喝老鸭汤是四川民间的一种习俗,因为大家都认为——吃老鸭子能清火,对身体也有保健作用。
  上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一位入川旅游的阿姨回晋后跟我谈起了他们一行的四川之旅:“到了成都如果不吃那数也数不过来的小吃,就等于是白去了一趟!”原来,这位阿姨和她的朋友在成都时,碰巧赶上了“小吃节”,等他们把凉粉、担担面、串串一路吃下来后,虽然麻得、辣得一个个捂着腮帮子直跳,但却仍然是一副“肚饱眼不饱”的神态。听着阿姨那些极富煽动性的描述,我当时就恨不能为了吃而立马入川。

 

  十多年后,早年居于盆地一隅的川味小吃,似乎也在一夜间潜入了中国的众多城市。在山西太原食品街的街口,不知何时开起了一家专卖担担面和川味凉粉的小吃店,而每天慕名前去的食客可谓是摩肩接踵,无论你什么时间去,店内总是挤得满满的,甚至连站着吃都找不到地儿。也许,那里能够吸引众多回头客的,未必是面或凉粉本身,而是浇在面或凉粉上的那些当时太原人还不怎么叫得出名字的调味料。如今在这条食品街上,当年开街时竞相入驻的一众招牌名店已是人去楼空,而只有这家以味辣、过瘾、量少、人多而名声在外的川味小食店至今仍然红火,成为了插在这条街上一杆常胜之幡。
  记得我第一次来成都时,朋友在“龙抄手”请吃小吃套餐,当时每一道小吃的味道都让我印象深刻,甜水面、蛋烘糕、冻粑……可是等我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其实想吃地道的四川小吃,还是要去那些小巷里的“苍蝇馆子”。
  进入新世纪以来,异地人对于四川美味的认识也好像不再停留于小吃这方面了。如今无论走到哪个省,甚至是身在国外的唐人街,你在街头都能见到川菜馆或火锅店的影子。七八年以前,太原开了一家“七十二行民俗酒楼”,一夜间火爆龙城,原来,该店经营的是糅合了当地风味的江湖川菜。不算太贵的价位,助“七十二行”很快在山西省开起了多家分店。
  在丈夫当年还是我男朋友的时候,一天,我俩正一起在太原的街头散步,他忽然对我发问:“你们太原的餐馆怎么这么少呀?”我不以为然:“不少啊,你看吧!”当时我还顺手给他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家饭店。后来,等我走在成都的街头时,才终于明白了当时他为何会发出那样的慨叹:“在成都,最不用发愁的就是在街头找餐馆和茶楼。”
  今年春节,我和丈夫回了趟山西,曾慕名去过太原一家颇有名气的素食餐馆,虽然该店以晋菜为主,但仍在那里品出了不少川菜之味。当时我俩还好奇地问老板:“你店里的大厨是否为川菜师傅?”老板一听便呵呵地笑了:“不是。”啊?可我们的味蕾分明在品尝过的菜品当中触到了川菜的影子呀!看来,川菜真的是无孔不入,连属于自己的那些个性鲜明的味型居然也能跟其他的菜系融合混搭,从而给异地风味的餐馆注入了新的灵感,进而改良或创新出一道道特色新菜品。
  如今,已经定居成都的我在吃饭时,除了必须有醋以外,还增加了一样佐餐伴侣——辣椒。出去就餐时,我一般都会问店家索要这两样。对于火锅,我也不再像第一次来成都时那样了,而是会像当地人一样,在大热天里酣畅淋漓地吃串串、吃火锅。是啊,明知夏季吃火锅容易上火,可是我只要路过火锅店,甚至还未进到店门前,人已经像是中了邪似的——两腿愣是走不动路,是被一阵阵飘出来的香味吸引住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冲进去大啖一番方觉过瘾。
  在成都,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时,大街小巷都会一阵阵地飘散出由麻辣火锅、串串香、卤菜等混合出来的味道。置身于这样的麻辣黄昏,无论你是本地人还是外来客,又怎么可能不为之心动呢?如果说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那么这也可能就是成都的一种味道吧。

 

编辑部电话:028-86696327  服务部电话:028-86268162  邮购部电话:028-86248819  广告部电话:028-86696895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否则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