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Home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邮购信息  |  创新篇   | 厨师人才  | 厨师交流  | 烹饪论坛
食苑杂谭  | 市场广角  | 技术交流  | 烹饪史话  | 烹饪课堂  | 地方风味  | 美味佳肴
家庭版 厨房诀窍  | 滋补药膳  | 健康饮食  | 煮妇巧手  | 大家谈    |

 家常菜   |

网上订购  

:::: 厨师人才库 ::::


:::: 烹 饪 商 城 ::::

烹饪书籍
烹饪厨具
服饰装饰
教学光盘

:::: 企 业 风 采 ::::


::: 食雕大擂台网上投票 :::

请您投票:

 

 

 

 

 

 

 

 

 

 

 


 

 




乌鱼蛋·河豚·哈士蟆油

熊四智


标题上所列三种烹饪原料,在我心目中都属于美食原料,甚至可看成是珍品。我虽然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吃到以这些原料制作而成的菜肴,但由于印象太深,故久久都不能遗忘。
第一次吃乌鱼蛋是1987年2月10日在济南泉城饭店品享到的。当时,萧帆老率领我们几个地方上的编委编著《中国烹饪辞典》条目。在萧老的人格魅力影响之下,我们大家都没日没夜地研究、撰写、审修辞典的条目,同时还抽出时间到淄博、博山、泰安、曲阜、邹县等地考察山东饮食和孔府饮食。这乌鱼蛋就是在泉城饭店为我们举行的送别宴会上吃到的。
乌鱼蛋在我们内陆人看来很是稀奇,四川厨师见过乌鱼蛋的肯定也很少。四川烹饪史料中仅见作家李劼人的《旧账》文中介绍过清代道光18年(1838年)成都官员杨海霞的子孙为杨办丧事,送点主官李西沤的《满汉席单》上有乌鱼蛋这款菜,说“菜单中乌鱼蛋一色,久已不为成都名厨所知”。我这个研究烹饪的人,也是在泉城饭店才第一次见到并吃到乌鱼蛋的。
乌鱼蛋可不是乌鱼(乌鳢)下的蛋,而是由雌性金乌贼或无针乌贼的产卵腺干制而成的。在山东,主产于日照市的石臼所、岚山头等地。其形卵圆而稍扁,乳白色,大的似鸡蛋,小的似鸽蛋。山东人说,乌鱼蛋的质量以饱满坚实、体表光洁、蛋层揭片完整、颜色乳白为上品。我也曾经问过山东厨师怎么烹调,他们说先要涨发,要将其盐分泡洗掉,再用热水浸泡片刻,之后置于凉水中,剥去膜皮,分开卵片,就可以拿来烹调了。不仅可烩可煮,还可以制成汤菜。我在泉城饭店吃到的烩乌鱼蛋,用了鸡清汤与冬菇片来烩,调味则用的是盐、料酒、酱油、香菜末、胡椒粉等增加鲜香的材料。这乌鱼蛋片张很轻,飘浮于窝盘面上,令人赏心悦目。我用汤勺舀在碗中食用,方感受到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所说“乌鱼蛋最鲜”之话不谬。
其实,最鲜的原料并不止于乌鱼蛋,还有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赞美的“蔬食中第一品”竹笋和当年苏东坡拼死都要吃的河豚。
2005年4月27日,我有幸感受到了吃河豚那最鲜美的味道。那是在我应邀参加“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活动中的“淮扬菜创新发展论坛”后,扬州市烹饪协会组织我们外地与会者专程前往仪征顺水楼酒店品尝到的。

 

河豚是集鲜美滋味与剧毒于一体的原料。河豚的肉,是鱼中最鲜美的肉,可是河豚的肝脏、卵巢、血液却含有剧毒。民间歇后语“墨鱼肚肠河豚肝——又黑又毒”,就是说河豚肝是最毒的东西,可以致人于死命。老饕苏东坡拼死吃河豚的故事流传至今,表明这位宋代美食家连死都不怕,一定要品尝到这世间最味美的鱼。吃完河豚后,苏东坡放下筷子说:“值得一死了!”
扬州朋友请我们品尝河豚,安全方面当然没有一点问题。用的原料是养殖河豚,烹饪也是经过严格程序的。摘除河豚的肝脏、卵巢,清除血液,清洗鱼肉,皆须做得一丝不苟。上桌的河豚,汤白,肉白,十分清爽。吃河豚肉,喝汤,确实能感受到至美至鲜的味道,几乎是无与伦比。扬州朋友见我吃河豚鱼皮时有点迟疑,便对我说:“把鱼皮反过来吃就滑爽了。”我和老伴当时都照此行事,口感果然甚佳。
比起吃乌鱼蛋、河豚来,我吃哈士蟆油的次数就多多啦。在哈尔滨、长春、大连、北京、成都,我都吃过。甜味的冰汁哈士蟆、鲜味的清汤哈士蟆、咸鲜的清炖哈士蟆、鲜香的香酥哈士蟆等品,感觉是各有千秋。
蛤士蟆油是雌性中国林蛙或黑龙江林蛙干燥了的输卵管。哈士蟆形状类似青蛙,个头较大,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中医药书上讲,哈士蟆油“成分大部分为蛋白质,脂肪仅4%左右,糖类约10%,其他尚含少量磷及灰分等。又含维生素A、B、C及多种激素”。(见《中药大辞典》1651页)民间用哈士蟆油来作强壮剂,看来是因为它含有多种激素,可以补肾益精之故。
几年前,我在写一篇题为《不守常道的“不典菜”》文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称中国林蛙的干燥输卵管为‘哈士蟆’,不明白个道理。偶读郑逸梅先生所著《艺林散叶》(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见有一则大学者马叙伦对哈士蟆的说法:‘食品中之哈士蟆,哈士二字不可解,马叙伦加以考证,谓哈士蟆乃含脂蟆之讹书,含脂与哈士音相近也。’若是,似哈士蟆油也应称含脂蟆油方妥。”从做学问的角度说,马叙伦先生曾经是北大、清华的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又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部部长,学问大家。他指出的哈士蟆应称含脂蟆很有道理,但至今中医学与烹饪界仍沿用哈士蟆,未见纠缪,倒是令人有些遗憾。

 

编辑部电话:028-86696327  服务部电话:028-86268162  邮购部电话:028-86248819  广告部电话:028-86696895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否则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