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Home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邮购信息  |  创新篇   | 厨师人才  | 厨师交流  | 烹饪论坛
食苑杂谭  | 市场广角  | 技术交流  | 烹饪史话  | 烹饪课堂  | 地方风味  | 美味佳肴
家庭版 厨房诀窍  | 滋补药膳  | 健康饮食  | 煮妇巧手  | 大家谈    |

 家常菜   |

网上订购  

:::: 厨师人才库 ::::


:::: 烹 饪 商 城 ::::

烹饪书籍
烹饪厨具
服饰装饰
教学光盘

:::: 企 业 风 采 ::::


::: 食雕大擂台网上投票 :::

请您投票:

 

 

 

 

 

 

 

 

 

 

 

 

 

 

 

 

 

 

 

 

 

 

 

 

 

 

 

 

 

 

 

 

 

 

 

 

 

 

 

 

 

 

 

 

 

 

 

 

 

 

 

 

 

 

 



蟹精的蟹经
周彤


蟹之烹
将吃蟹作为一种闲情逸致的文化享受,乃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据后来的《晋书·毕卓传》中载:“左手持酒杯,右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这种人生观、饮食观影响了后来许多人。不幸的是,此后的吃蟹者中,能够吃出境界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而附庸风雅、甚至是暴殄天物的吃蟹者,却是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这里想问一个最原始的问题:“你会吃螃蟹吗?”
各位听了后肯定会说:“这也算是问题吗?只要长有嘴巴,谁不会吃呀?”
且慢,你说的“会吃”其实只配叫“吃”,而“吃”是不可以等同于“会吃”的。
那么什么才是大闸蟹的最佳吃法呢?这是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自从大禹治水那个年代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巴解开始,关于螃蟹的最佳吃法,就一直存在着“蒸” 派和“煮”派,而且这两派还如同华山的“剑宗”和“气宗”一般,永远争执不下。
“蒸”派的代表人物为清代的李渔和近代的梁实秋,李渔曰“(螃蟹)和以他味者,犹之以爝火助日,掬水益河,冀其有裨也,不亦难乎?”,而梁实秋则把话说得更明白:“食蟹而不失原味的唯一方法是放在笼屉里整只的蒸。”
你先别忙着点头,“煮”派这边的大牌人物更是有来头,就清代泰斗级美食家袁枚一人便足以撑起台面了。他老人家告诉我们:“蟹易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蒸者味虽全,而失之太淡。”
这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关键的是两边的大牌人物都是货真价实的行家,这美食官司看来真的不好打。
为了求得大闸蟹的最佳做法,鄙人有幸在扬州听淮扬派厨艺大师黄万祺做了一番解读。
黄大师曰:“蒸也罢,煮也罢,其实大家都是为了把蟹之味完美地体现出来。而这其中的问题在于,蒸者绝不看煮之长;而煮者也不看蒸之长,这就像兵器相争中到底刀厉害还是剑厉害一样,争来争去都没有意义。”
“蒸出来的蟹与煮出来的蟹,首先在外观上是有一定区别的,虽然两种方法做出来的大闸蟹都是红色的,但蒸出来的蟹,背壳和腿壳上会带有密密麻麻的红点子,此外,蒸出来的蟹往往着色不够均匀,有的地方颜色深、有的地方颜色浅;而煮出来的蟹,背壳和腿壳上会呈现美丽的大红袍色,不仅着色均匀,且色彩的饱和度也极佳,看上去就像是刷了层清亮的红漆。所以单纯从颜色上来看,煮出来的蟹要比蒸出来的好看。”
“清蒸大闸蟹看上去像是原汁原味的了,不过持这种观点的人对螃蟹的美过于迷信,就像是美女一样,倾国倾城的美女固然可以素面朝天,但也不能穿着睡衣、蓬着头发就出门吧。大闸蟹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让人不快的腥味,要是把这种腥味也当成了美,那就是不讲理了。所以,袁子才说的‘蒸者味虽全,而失之太淡’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不过话得说回来,数落‘蒸蟹派’的不是,并不意味着‘煮蟹派’就是最好的,因为煮最大的问题在于鲜味容易流失到汤里边去。”
“所以只要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看到,最完美的做法应该是各取蒸煮两派之所长,简单说来,就是先煮一下,让螃蟹着色吸味,然后再快速捞起放笼里去蒸。”
“往细里说,蟹之味虽然鲜美,但其性味却较淡(螃蟹只有清鲜之味,它一点儿也不像牛肉那样带着一般味道上的霸气),而且可以与大闸蟹搭配辅佐的材料极少,这就像杰出的文人大多有些古怪的臭脾气一样。不过自然之道,相生相克,味道也是如此。蟹之美虽然较为独特,但它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上仙子,姜汁、紫苏和适量的盐对蟹味都是有裨益的,至少紫苏如此。”
“不管是蒸还是煮,螃蟹下锅前一定要绑好,否则螃蟹遇热一挣扎,腿脚全断,最后出来时,全都成了“蟹八件”。然后在生螃蟹的关节处,用针将其筋膜扎破,蟹斗的胸甲部位则要将白肚壳扎破,这样,螃蟹就算是经过预处理了。”
“在放满水的大锅内放好大把的姜片、紫苏和一点点盐,待水烧得大开时,姜汁和紫苏的香味就会弥漫出来,这时你再将螃蟹一只只地扔到锅里去,你会看到锅里的螃蟹在开水中很快地变红,大约煮40秒钟,螃蟹背壳已经全红了,这时你再捞起来。”
“这一步看上去有点像焯水,但又不全是。它的目的一是要使蟹壳均匀着色,二是为了使部分增香助味的汁液跑到蟹肉里面去,三是促使蟹之膏黄迅速凝结成形。这些,都是单纯的蒸所无法做到的。”
“等到红艳艳的螃蟹们全都被捞起来时,你再把它们肚子朝天地摆在已经出气的蒸笼里边蒸。要知道,这时候的螃蟹还没有熟呢,刚才不是在煮吗?不过这时候不煮呢还不能吃,而再煮呢味道又会跑到汤里去,所以这个时候就该发挥蒸的长处了。蒸蟹应该是旺火急蒸,一气呵成,而这里实际上是蒸煮二法各用其长、各避其短,这才算对得起蟹之美味。”
“有人说我是蒸派和煮派两者当中的和稀泥者,我不同意。实际上任何一种烹饪方法都不是目的,把菜做好才是硬道理。这与谁的师傅是谁,或者说谁的祖师爷名气有多大根本无关。”
“螃蟹一定要趁热吃,要是凉下来低于30℃,那么其味必腥,这个道理爱吃大闸蟹的人都知道。不过,吃大闸蟹宜配什么样的蘸水碟也是有名堂的。”
“一般的人认为‘清蒸大闸蟹’配个姜汁香醋碟就可以了,不过如何配好这个小小的蘸水碟却远不是把姜末放到香醋里那么简单。姜末最好先榨出姜汁来,这样提味功能才好,至于姜末本身,那完全不必放到碟子里去,因为一粒姜末吃到嘴里,往往会在局部产生过于辛辣的感觉。醋呢?当然要用镇江香醋,不过当配好的姜汁醋装在碗里后,最好用保鲜膜封好口再放到锅里边蒸一下,这样热的姜汁醋配上热的蟹肉才算是绝佳风味。”
“光这么做,这碟蘸水还不能算是尽善尽美了,这当中最好是再兑一点黄豆酱油和化开的冰糖水。因为有了少许盐分,蟹的鲜味才拔得高,而有了冰糖那一丝丝甜尾子,才会使螃蟹肉的鲜美产生长时间的‘挂口’感。这两样东西虽然只是味道上的辅佐之物,但它们却是螃蟹菜在味道境界——雅和俗的分水岭。”
蟹之魂
大闸蟹难道也有灵魂?当然有的,大闸蟹每年只能吃到立冬时分,再往后天气冷了,那些既没被捞走也没游回大海的大闸蟹们就开始钻到淤泥里去了,等到明年时,它们都变成湖里的肥料了。
不过各大饭店的餐桌上,各式各样的蟹粉菜式可是一年四季都没间断过,而那些鲜香的蟹粉,不正是那些“虽死犹生”的大闸蟹灵魂吗?
关于蟹的吃法,一直有文武两派之别,而且有趣的是,这两派的人都认为对方没有文化。
“文”的吃法是前文所述的“清蒸大闸蟹”,其理由为:食蟹的乐趣,全在自剥自食之中,只有清蒸全食之法才能深得“把酒持螯赏菊吟诗”之妙。

 

“武”的吃法则是将蟹肉完全从那层坚硬的壳当中剥离出来,进行更为精细的“分档取料”,然后再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加以“因材施教”,使之各自“得其所哉”。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有用这样的做法才能尽得咱们老祖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精髓。
这两派的笔墨官司,直至今日仍然是各执一辞,争论不休。不过依笔者看,将大闸蟹大卸八块地分拆开来,至少从烹饪原理上看有一定的道理。
大闸蟹的可食用部位统称为蟹粉,这里边又可细分为蟹黄、蟹膏、蟹柳、蟹钳、蟹斗等,其中的蟹黄主要是蟹之脂肪,蟹黄以雌蟹的卵巢部位最为丰富,雄蟹中亦有部分蟹黄;蟹膏是雄蟹之精巢;蟹柳是蟹的大腿肉,也就是黑纱笼白玉的那种条状蟹腿肉;蟹钳是蟹的大螯里面的肉,这是螃蟹体内最为细嫩肥美的蟹肉;而蟹斗则是特指蟹胸甲内部的蟹肉。
我们若是把这几个部位分拆开来,那么其功用便一目了然。蟹黄以脂香见长,宜于熬油出香;蟹膏为蟹之上品,滑腻可人,宜单独粉炒以突出其独步天下的口感;蟹柳以其形见长,味则稍逊,以花色炒见长,常常可以用蟹柳拼成扇面、柴垛等不同的造型;蟹钳的肉质最为丰厚,一般都单独用作高档羹汤,那些形状完整且个头特大者方可以与芦笋清炒;散碎的蟹斗肉虽然外形不整,但因其色如白玉、纹理单一,故而是羹汤中最好的原料。
拆蟹粉是烹制蟹宴菜最基础的一步,不过拆得再好的蟹,如果没有合适的加工方法,那蟹的灵魂也是留不下来的。
李渔曾经说过:“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按理说,嗜蟹如命的李渔说出的这段话应该是至理名言了,可这只是蟹之原味而已,如果把“本来就很美”的鲜香再加以辅佐提炼,那才是美味之至极,而这种美食绝顶境界的味感来自于炒蟹粉。
  烹饪书上写着的炒蟹粉的操作步骤往往是:“将油烧热后,放姜末和蟹粉炒匀。”就这么简单。不过用什么油、加什么配料、用什么火候,可能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了。
  炒蟹粉最好用带膜的那种猪板油,若是用肥膘熬出来的猪油就次一等了,因为猪板油那层板油膜炸出来的香味是别物无法替代的。至于我们平常在饭馆子里见到的,都是用色拉油炒出来的,那才是暴殄天物!!!蟹粉虽为至鲜之物,但其缺陷在于“有鲜而无香、有味但不厚”,因此,这就必须要在烹饪时加以辅佐。此外蟹之味性极平,舌苔的反应上属于“回口鲜”。所以此物应当归属于“荤中之素”那一类,至于菜理上的“炒素菜用荤油、炒荤菜用素油”一说,这里不可硬搬。再有,在起香的动物油中、鸡油太腻、鸭油太重、牛油太骚,唯有猪油之味性,方可与蟹粉之味互补。这么说吧,用猪板油炒蟹粉,那就是有“双剑合璧、功力大增”的效果,你该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吧。
  时下,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矫枉过正”。诸如“我不吃油炸食品”、“本店菜肴绝不含味精”、“猪油的胆固醇含量太高”等等,其实这些话都太过片面。咱这里就说猪油吧,你一年当中能吃几回猪油呢?如果你把一斤蟹拆了(大概能拆出将近四两蟹粉吧),大概炒的时候还耗不到三钱猪油,就算这点猪油让你一个人包圆了,那点胆固醇就会让你患上脂肪肝吗?凡事都应当有一个度,千万不要绝对化,你说是不是?
炒蟹粉可远不止“使用板膜猪油”这么一条诀窍,可以说蟹粉要炒到极至,那可是招招玄机、步步奥妙。
  猪油下锅烧热后,先要放下相当于油量一半的葱和姜(炒蟹粉当然是姜多而葱少)这样才能慢慢逼出香味来,但又不能使葱姜焦煳,当葱叶失水枯黄时,油锅里就会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来。这时候你把葱姜捞走,这也只是做完了第一步。可是如果你忘了做这一步,那么炒蟹粉就肯定不及格。
  接下来,还要在油锅里放四五个冒红油的咸鸭蛋黄(不冒油的那种发黄、发白的咸鸭蛋黄就不要拿来添乱了),并且还要逼出蛋黄油来,这算是做完了第二步。如果你不会做或者压根儿就没听说过要这么做的,那你炒蟹粉肯定是上不了90分的。
慢着,慢着——你是不是现在把眼睛瞪得跟铃铛似的了?下面还有呢!要想熬出风韵入骨、柔媚香醇的上好蟹粉来,那还必须在这一步骤加上咸蛋黄。因为猪油热而蛋黄油冷,所以酒红色的蛋黄油会被钻进里面的热猪油逼出来,同时还会有少许的咸蛋黄屑掉到油里边,没事的,要的就是它了。你只管将咸蛋黄捞走做别的菜就是。
如果是现用的蟹粉,那你还应该在这会儿放一点焯软了的胡萝卜丝和姜末进去熬。放胡萝卜丝的目的,一是在于使油色更加红亮,二是这少许的蔬菜香会使油腻感下降。胡萝卜丝焐到断成茸时,就该正戏开锣了。
看看,紧锣密鼓地敲打了半天,只不过是开唱前的“叫板”而已,一出炒蟹粉的正戏还没有唱呢。不过要是没有这通“锣鼓经”,味道的气氛就烘托不出来,即使主角上了场也不会有“碰头彩”。
炒蟹粉时,一定要先下蟹黄,油锅里的油温也要烧四到五成热。这时候,蟹黄边上会冒出许多泡泡来,对了,这是蟹黄里的水,只需把火关掉;油温低了,泡泡也就灭了。随后你再把火开到中火,烧到刚才的油温,泡泡又出来了,只是要比先前的小一些、细一些,于是你得再把火关掉。这时候,蟹黄上应该出现少许的泡沫。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说白了就是为了逼掉蟹黄里边的水,同时也是让几种味性相似的油复合。之所以要关掉火,是因为油的升温会有一个惯性,关掉火是为了不让蟹黄发焦。而之所以不等到泡沫全无就关火,是因为后面还要下蟹肉呢,否则蟹黄脱光了水也不会鲜美,明白了吧。
等油温降到三成左右时,把除了蟹膏之外的其他蟹肉和少许黄酒一起放下去熬。记住,是熬而不是炒,火头应该是最文弱的,这样才能既使蟹粉有效地失水,又不会使它全部脱水,这便是熬蟹粉的关键之处。
熬蟹粉说白了,考的就是厨师的那种静如处子、动若脱兔的素质,因为天下所有的鲜东西都需要有水作为基础,而含水太多了,蟹粉又不宜长时间存放,这两者间的辨证关系只有靠“悟”了。
蟹粉差不多熬到火候了,这时候要加一点点盐(看上去像是很吝啬的那样就对了,这是氨基酸的“吊鲜咸”),然后起锅之前再淋适量陈醋,翻匀了便装盘。
怎么样,熬个蟹粉够烦的吧。不过话说回来了,这许多啰啰嗦嗦的琐碎细节背后,都凝结着事厨者多少年来厨房里的经验和教训。你可以从这些烦琐的步骤里,看出古往今来的厨师们,是多么地敬畏和尊重螃蟹这种食材。
美食从来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的演化过程实际上反映出了以人为本、道法自然,进而天人合一的烹饪美学。而真正伟大的厨师,往往会在潜意识中认定一个死理,那就是一定要让大自然赐予的每一样食材都能够尽善尽美!

 

编辑部电话:028-86696327  服务部电话:028-86268162  邮购部电话:028-86248819  广告部电话:028-86696895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否则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