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Home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邮购信息  |  创新篇   | 厨师人才  | 厨师交流  | 烹饪论坛
食苑杂谭  | 市场广角  | 技术交流  | 烹饪史话  | 烹饪课堂  | 地方风味  | 美味佳肴
家庭版 厨房诀窍  | 滋补药膳  | 健康饮食  | 煮妇巧手  | 大家谈    |

 家常菜   |

网上订购  

:::: 厨师人才库 ::::


:::: 烹 饪 商 城 ::::

烹饪书籍
烹饪厨具
服饰装饰
教学光盘

:::: 企 业 风 采 ::::


::: 食雕大擂台网上投票 :::

请您投票:

 

 

 

 

 

 

 

 

 

 

 

 

 

 

 

 

 

 

 

 

 

 



赴宴中南海紫光阁
熊四智


编者按:
当我们正在编发这组《吃的幸运》系列文章时,却惊闻该文作者熊四智先生已不幸离我们而去。太令人意外了,因为10天前他还让家人从病房里将这组原定于明年第1期开始连载的文稿交到我们手上;而5天前,当我们社里派出的代表前往医院探望时,还曾经与他在病床前谈论过这组文章……
熊四智先生作为中国当代饮食文化理论体系的架构者和奠基人之一,生前的学术成果和理论著述都相当的丰厚,而这些都成了留给我们烹饪工作者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了表达我们全体编采人员的崇敬心情,特决定提前于本期开始连载“吃的幸运”系列文章,同时,我们还将熊四智先生《吃的研究》中的最后一篇刊发于后。
吃的幸运
要是把仅有的那点工资拿来吃,我这辈子也就只能在家弄点好吃的,充其量不过是到幺店子吃点极普通的菜点。幸运的是,我这一生中由于演出、参加会议、讲学、考察等活动,基本上是无需自己花费就吃到了一些平常人难以吃到的饮食。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北京饭店、仿膳、来今雨轩、大观楼、扬州西园、西安曲江春等著名餐馆的美食,这些我在不同年代吃到过的美食,总是令人难忘,令人回味。吃的幸运,给我带来了快乐。
1960年的2月是令我难忘的。记不清到底是2月的哪一天,我们重庆财贸业余文工团全体团员在中南海紫光阁受到了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随后,又参加了中央财贸部的宴请。
一个地方上的小小业余文工团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高规格的礼遇?这我还得先说说财贸文工团的往事。
重庆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是1959年成立的。80名团员都是从当时活跃在海孔农场业余文工团、金佛山农场业余文工团、重庆市商业职工业余文工团、市中区财贸业余文工团的成员中挑选出来的。我就是原重庆市商业职工业余文工团拉大提琴的乐队队员。在财贸文工团成立后,便设了一个团委会,下设声乐班、曲艺舞蹈班、器乐班和一个编导组,而我仍然是拉我的大提琴。稍后,重庆市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又成立了二团,也有80来个人。
我们这个业余文工团那时已经不完全是业余的了。只要有宣传需要或演出任务,那就要脱产一段时间,平时则在各自的单位上班。当时的编导王宏在《回忆重庆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的历程》一文中说:“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一成立,就成为一支最积极、最活跃的业余文艺队伍。他们深入商店、车间、场镇、院坝,为广大基层财贸职工演出。1959年,重庆市的财贸工作以其独创性和总体的先进性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也是几次全国性的会议在重庆召开的原因。而这样的会议和活动往往都有财贸业余文工团的演出……在成立团队的第一年中,我们演出了247场,观众达24万多人次,还多次在市电台录音广播。这样的工作量和演出成绩,是难能可贵的。”
1960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上,重庆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作为先进集体出席了群英会,这是当时全国财贸系统惟一获此殊荣的职工业余艺术团体。1960年春,受中央财贸部的委托,重庆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先后去了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长沙、

 

武汉等地慰问演出,前后历时4个月,共演出53场,受到了各地财贸战线职工的热情欢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方电台都进行了选播或专场直播。《人民日报》、《大公报》、《文汇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羊城晚报》、《杭州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大报,都曾经以显著版面刊载了相关的消息和评论,以及演出的剧照和节目内容介绍。
那年我们在北京,可谓“三进中南海”。第一次是在为中直机关演出后,团领导接到了通知:李先念副总理要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全团同志。那天在紫光阁,当李先念、马明方、姚依林等领导同志接见了大家后,还高兴地和我们照了一张集体像。两天后,我们全团又奉命到中南海怀仁堂剧场演出。这一次,有刘少奇、朱德、贺龙、陈毅、李先念、习仲勋、姚依林、沙千里等中央领导人出席了观看。演出结束后,李先念副总理还在紫光阁宴会厅与我们一起参加了晚宴。我们第三次进中南海,则是在过了几天后的一个周末,我们全团都被国务院财办的同志请到中南海国务院后厅参加联欢会。那天晚上,刘少奇、朱德、陈毅、习仲勋、鲍尔汉等许多中央首长都来了。乐队的同志担任伴奏,女演员们则出来同首长们一起跳舞。晚会后,我们全团的同志都沉浸在“三进中南海”的幸福感受之中。
那时,我还没有从事烹饪研究,对筵席、规格、菜点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当时印象很深的是,几盘精美的冷碟上桌后,李先念等领导同志便站起来给全团同志敬酒,随后,大家又一桌一桌地轮流选代表向领导同志敬酒,气氛十分热烈。我们团当时非常受尊敬的“相声大王”兼报幕女演员袁秀文同志,在她写的回忆文章《文工团圆了我的演员梦》当中记录了下面一段:“入座时李先念副总理大声问:‘重庆那个女相声演员来了没有?’重庆财贸部余(跃泽)部长把我拉到先念同志一桌。先念同志又请财政部金(明)部长过来做陪,并风趣地指着我说:‘这个女相声演员还是你的老乡呢!’我当时感到非常激动和幸福,便和钱毅同志即席说了一段<碰壁记>,随后我们又提议为李副总理和各位首长的健康干杯。宴会气氛非常热烈。”
敬酒一阵接一阵后,热菜便陆续上了桌。记得先后上了葱烧海参、北京烤鸭、鸡汤鱼卷、烧羊肉、番茄腰柳、糟煨茭白、冰糖肉、翡翠羹、烩鸭四宝等菜,还上了我们重庆人熟悉的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菜,以及北京的小窝头、豌豆黄等小吃,加上先前已摆到桌面上来的八个冷碟,这在那个年月算是十分丰富的了。
因为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吃这么高规格的筵席,所以我动筷子十分谨慎,生怕失礼遭人笑话。当冷菜撤盘后,桌面上便只保留了四个热菜,并且是新菜一端上桌便会把前面上的那一个撤下去,所以我都还没来得及吃想吃的菜,那菜便已经被服务员撤走了,真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味道。参加那次宴会两个多小时下来,我居然感觉还没吃饱。回到住地一问,我们乐队的同志多数都说没吃饱。曲艺舞蹈队的宋文华竟对我说:“下次参加宴会得先吃两个馒头填填肚子才行”。我们男队员好像都赞成宋文华的说法。
后来,我们在去到天津、上海、广州等地演出时,便再没听说有参加宴会吃不饱的人了。看来,大家都积累起了一点吃筵席的经验。

 

编辑部电话:028-86696327  服务部电话:028-86268162  邮购部电话:028-86248819  广告部电话:028-86696895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否则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