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Home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邮购信息  |  创新篇   | 厨师人才  | 厨师交流  | 烹饪论坛
食苑杂谭  | 市场广角  | 技术交流  | 烹饪史话  | 烹饪课堂  | 地方风味  | 美味佳肴
家庭版 厨房诀窍  | 滋补药膳  | 健康饮食  | 煮妇巧手  | 大家谈    |

 家常菜   |

网上订购  

:::: 厨师人才库 ::::


:::: 烹 饪 商 城 ::::

烹饪书籍
烹饪厨具
服饰装饰
教学光盘

:::: 企 业 风 采 ::::


::: 食雕大擂台网上投票 :::

请您投票:

 

 


 



饮食亦有道
李三清


饮食之道,自古盛世显繁荣景象,衰世冒穷奢气息。为啥?因为盛世黎民安居乐业,人们有本钱有心思去享受美食、研究吃喝,饮食业自然也就蓬勃发展了。衰世乱道,能大吃大喝者,惟有权贵贪官。
当然,权贵们鱼肉百姓也不是没有“功劳”,譬如商纣的酒池肉林、周王室的厨师班子,就开启了吃喝讲排场、摆阔气的先河。唐王朝“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豪门大宴,就迎来了吃价格、讲豪奢的时代潮流。宋代开封“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最值一提的,当属满清空前绝后的“满汉全席”,那简直就是烹饪文化大观园中的《红楼梦》。
然而饮食之道毕竟是吃喝之道。李白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可见有好菜,还须配好酒。不过好酒好宴也未必有好戏,君不见有多少王公贵族以珍馐伴酒,却干着尔虞我诈的勾当?武将权臣以豪宴伴酒,多签订丧权辱国条约;文人墨客以丝竹文章伴酒,则常做出摆尾乞怜的丑事;而平民百姓以粗茶淡饭伴酒,结果是一口苦酒、十分精神、千斤粮食——正好交与权贵们做大餐、酿美酒。
中国人自古深研养生之道,不仅是通晓“医食相通”、“五味调和”之理,而且还相当注重“食疗养生”。

 
民间历来都对吃喝有“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的讲究。不过饮食养生也往往是因人而异的。阔气人大吃人参天麻,大补以养生;高雅人吃素食喝绿茶,清心寡欲以养生;贫寒之士平日喝粥,也能喝出自己的养生之道,就像有人说的:一省钱、二味全、三津润、四利嗝、五易消化。
还有更多的人,是一面研习养生之法,一面探寻吃喝之道,“不问鸟蛇虫兽,无不食之。”脑满肠肥、满肚油水,正是“养怡之福”。有意思的是,当今真正的养生有道者并不多见,而“美食家”倒是多得吓人。
这些所谓的美食家,大多具备了三个特点:一是好吃,二是有钱吃,三是嘴巴挑剔(有的简直就是在作态)。笔者认为,真正称得上是美食家的,一是要有品位,二是要精烹调,三是要善节俭,四是要能节制,五是要多领悟,比如苏东坡、袁枚、张大千……
真正的美食家会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留下著文,以心得传人。而社会上那些伪美食家,往往好作惊人之论,动不动就“国宝大师”、“至尊美味”、“民间绝品”,真还有点“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架势。然而仔细想想,当今川粤鲁苏各有千秋,谁还敢妄称至尊?饮食自古适口者珍,那又何来绝品?当年皇帝落难肚子饿了时,连吃到农家的高粱饭都连声叫绝,谁又敢说他对饮食的理解无道呢?”
 

编辑部电话:028-86696327  服务部电话:028-86268162  邮购部电话:028-86248819  广告部电话:028-86696895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否则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