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Home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邮购信息  |  创新篇   | 厨师人才  | 厨师交流  | 烹饪论坛
食苑杂谭  | 市场广角  | 技术交流  | 烹饪史话  | 烹饪课堂  | 地方风味  | 美味佳肴
家庭版 厨房诀窍  | 滋补药膳  | 健康饮食  | 煮妇巧手  | 大家谈    |

 家常菜   |

网上订购  

:::: 厨师人才库 ::::


:::: 烹 饪 商 城 ::::

烹饪书籍
烹饪厨具
服饰装饰
教学光盘

:::: 企 业 风 采 ::::


::: 食雕大擂台网上投票 :::

请您投票:

 

 


 



薇与野豌豆
●右衽求索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混淆一些不同的概念,也常常在分化同一个概念,前者如最简单的“朋友”二字,后者就如题目所言,将同一物事分了雅俗。
无论江南还是华北,荠菜都作为一种常见野菜存在于田间山里,春季采来,身坐小屋,听着窗外烟雨,裹些馄饨煮给孩子们作午后点心,连想着时都会满口清鲜,并且不需要过高收集成本。可它一旦进入了金堂玉案的酒楼饭店,被盛在了羊脂瓷碗里,再冠以“清明翠”之名上席,座中人眼里所见到的怕就不再是片片灰白嫩荠,而是一张张浸泡在汤水里的钞票了。
其实“荠”已经是“雅称”了,何苦叫它“清明翠”呢?直接叫“地米菜”就是,只要洗净烹熟了,不照样可以嚼了入腹么?
曾见过一位笃爱诗歌的女孩子,抱着一册王岫庐主编的商务印书馆版《诗经》,不远千里前往甘肃渭源首阳山,不料被一碗未煮熟的野豌豆尖毒倒,卧病三日,颇尝了些伯夷叔齐当年的苦楚。事后她向师兄哭诉,未得安慰,反遭埋怨——带错书了,你该带本《史记》的。

 
自那一日起,此女子对野豌豆恨入骨髓,但对薇菜却依旧痴缠迷恋。且不说这女孩子学艺不精,过分幼稚,只看字面的区别,却不知薇之于野豌豆,一如粟之于谷子、炙之于烤牛肉、提拉米苏之于甜酒分层海绵蛋糕、菲利牛排之于牛里脊、三文鱼之于切片鲑鱼,前后二者之间并没有品种(物种)或雅俗的区别,只是不同时不同地的不同称谓罢了。还原到本来的语境,它们都是一样的白话,表达了人类对于食物本质上赤裸裸的美好追求和怀念,而不是用来显示身份地位或文化素质的工具。
“薇”在上古先民发音中的美丽程度,并不会超越“野豌豆”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地位。面对野菜,还是不要矫饰的好,毕竟它们不是任我们打扮的小姑娘,而是曾在无数朝代的饥馑和瘟疫中拯救过我们祖先的灵物。


 

编辑部电话:028-86696327  服务部电话:028-86268162  邮购部电话:028-86248819  广告部电话:028-86696895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否则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