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Home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邮购信息  |  创新篇   | 厨师人才  | 厨师交流  | 烹饪论坛
食苑杂谭  | 市场广角  | 技术交流  | 烹饪史话  | 烹饪课堂  | 地方风味  | 美味佳肴
家庭版 厨房诀窍  | 滋补药膳  | 健康饮食  | 煮妇巧手  | 大家谈    |

 家常菜   |

网上订购  

:::: 厨师人才库 ::::


:::: 烹 饪 商 城 ::::

烹饪书籍
烹饪厨具
服饰装饰
教学光盘

:::: 企 业 风 采 ::::


::: 食雕大擂台网上投票 :::

请您投票:

 

 

 

 

 

 

 

 

 

 

 

 

 

 

 

 

 

 

 

 

 

 

 

 



吃的研究(二)
参编《中国名菜集锦》
熊四智


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底,中国烹饪界启动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大工程:编著大型豪华的《中国名菜集锦》,这是由中国和日本合作,共同编集出版的一套巨著。日本方面由已经创业64年之久的“主妇之友社”参与,中国则由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总公司、上海市饮食服务公司、广东省饮食服务公司、四川省蔬菜饮食服务公司四家参与。
为什么主妇之友社一方要与中国四方合作呢?我后来才知道,日本先是通过中日合办的京和株式会社,再找到主管商业和饮食服务业的中国相关部门相商,但那时“文革”刚过不久,大家都心有余悸,有关部门怕像“景泰兰”那种技术失密的情况也在烹饪领域出现,所以才让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总公司牵头,另外联络广东、上海、四川的相关单位与日方进行合作。
第一次合作会议是1979年在北京民族饭店10楼会议室举行的。日方首先介绍了编《中国名菜集锦》的计划,北京编3卷,上海2卷,广东2卷,四川1卷,共8卷。大概是日方当时对川菜不太了解吧,所以才说四川只编1卷。后经四川省蔬菜饮食服务公司的陈忠良、陆俊良两位领导介绍川菜的方方面面,才说服日方,最终确定四川也编2卷,合全书为9卷。日方在说明此书的总体特色时讲,这套书是“5000年悠久历史中长期蕴育而成的中国菜肴之精华,在世界上首次以在中国现场取材、由主妇之友社摄影、全部彩色图片的形式被发表,是地道的中国菜谱之定本”。日本朋友希望,“经4个地区的编辑委员会和专家之笔,对登载的64家著名饭庄的历史和特色,以及对每一样名菜的由来、传说、风味、材料和烹饪方法,以至于疗身治病、增进健康的效用等,均作了不临当地而不可知的活生生解说”。
第一次合作会议开得很成功。会后,日方与中方组成四个编委会开展工作。北京3卷的中方编委为责编高仁,编委刘恩海、李正权、万里、邢渤涛,助编阎建民、张丽君。上海2卷的中方编委为责编凌云,编委林培森、周勤发、王义民。广东2卷的中方编委为责编曹国恩,编委史宗生、杨定南、吴次飞,助编黄大有、李秀松等9人。四川2卷的中方编委为责编陈忠良,编委刘辅忠、陆俊良、熊四智,助编刘实行、易永贵、梁杰、张富儒、吴万里、胡廉泉、阎文俊、杨镜吾、田志楷等13人。四川2卷的日方编委为责编高村利子,编委宫城昭子、松本纪子、小谷洋子、室罔君世、永井一彦。林忠为版面设计和艺术指导,玉华子担任翻译,今井清文和梅泽仁担当摄影师。
从1980年开始,到1982年春,为编著《中国名菜集锦》的四川两卷,我们先后在北京、成都、上海、重庆和日本东京开过多次编委会,研究了四川两卷入书的餐馆、菜肴、点心、名师,并且还对所撰写的文字进行了审定,对菜点拍摄及怎么取舍进行了讨论。大家为此都忙碌了好一阵子。其中有一些事情,现在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
比如我们有美食不如美器的传统,日方也要求精美的菜肴一定要配与之相适宜的精美餐具。对此,日方的版面设计和艺术指导绘制了大量的入书装盘器皿画稿供中方参考并准备。我们则竭尽努力从各方面去想办法寻找适合的餐具。《中国名菜集锦》四川第一卷颐之时的开水白菜,小洞天的推纱望月、水晶鸭方、清汤蜇蟹、锅贴虾仁这几款菜,就是我和“颐之时”的老职工李文甫到重庆北碚玻璃厂的陈列室,从陈列架上选回来的,那可是当时最好的玻璃花盘了。

 
蓉村的坛子肉所用的盘子,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珐琅彩瓷器。珐琅彩瓷器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这也是我们从重庆博物馆借出来的。为了借出此盘,我们向博物馆保证拍完照第二天就奉还。我们当时就像抱婴儿一样抱着那几个盘去到拍摄现场。后来上书的坛子肉照片背景,还有新石器时代制造的一件陶罐,也是从重庆博物馆借出来用的。由于我们川菜入书的很多器皿都很精美,所以才受到日方合作人员的首肯。1980年夏,我在东京参加双方联合编委会时,参观了一家凸版印刷株式会社的车间,第一次见了墙上挂着的蝴蝶牡丹大幅照片(此菜后来被收入了《中国名菜集锦》四川第一卷),日方编委当时就告诉我,该厂是把这照片作为印刷样本让车间里的人参照。
对入书的菜品文字解说,我们双方要求都很高,希望每篇解说都能像菜肴那么美,那么生动。记得在成都锦江宾馆开联合编委会时,日方拿出了四川卷的一些解说文字作为样本推荐给了北京、上海、广东的编委们,日方当时还提出了希望别的省市参照四川人的写法编写,这其中就有我写的一些解说。在此仅举“推纱望月”为例:“推纱望月——原料∶鸽蛋、竹荪、高级清汤。名人的名诗,名垂千古;名厨的名菜,亦脍炙人口。四川名厨烹制的名菜推纱望月,因其名典雅,其味鲜美,其色高洁,其形很富诗意,为众口称誉。推纱望月所用的‘纱’,用的是竹荪,‘月’则是鸽蛋。烹制时,烹饪师加入明澈如镜的高级清汤,造型十分别致。如此佳肴,食者焉能不大快朵颐呢?!国际老饕熟知,中国的口蘑、香菇、猴头、竹荪,乃蘑菇中的珍品。这些真菌食品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少,具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已被誉为‘健康食品’。四川南部乃是竹荪之乡。厨师们善于运用天府之国丰富物产烹制著名菜式,为人们大饱口福。苦思殚力以竹荪和鸽蛋为主料制成的‘推纱望月’,就是川菜大师奉献给人们的一款美味。”当时,由我写的荷包鱼肚、鱼香肉丝、如意冬笋等解说文字,皆由日方编委复印分发给了其他省市编委。
《中国名菜集锦》于1982年初先出了日文版,年中出了中文版,之后又出了英文版及其他外文版。几种文版封面封底的颜色并不是一样的。中文版与日文版的书脊背为黑底烫金字,中文版的封底封面为土红色,日文版却是淡黄色。为了说服中方编委同意他们用淡黄色,高村利子在联合编委会开会期间,天天都换不同款式的黄色衣服,以期让我们从视觉上认同。她后来还找双方参编人员共同进餐的时机,一再向我们说明日本人的色彩欣赏习惯,真的是用心良苦。
1982年夏,《中国名菜集锦》中文版出版后,日本主妇之友社邀请中方编委一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召开了有中外媒体参加的新闻发布会。主妇之友社社长石川晴彦先生在“出版致辞”中说:中国“烹调亦被称谓该国文化之精粹。誉为世界之冠的中国菜肴是中国5000年悠久文化的表征。我们深信,出版发行《中国名菜集锦》不仅将向全世界普及地道的中国菜肴,而且在日中文化交流方面也将起到卓越的作用。”
此书出版发行后,日方分别邀请了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的厨师前往东京等地作厨艺表演,轰动一时。
 

 

编辑部电话:028-86696327  服务部电话:028-86268162  邮购部电话:028-86248819  广告部电话:028-86696895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否则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