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内容
                烹饪书店

               串串香社区
                
      

 
 
 
 

津门故里品小吃  任亭亭/文 图


在天津,有这样一群民间老艺人,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制作出令人垂涎的民间美食,不仅味道独特,更是一幅幅精美画作、一件件精工雕琢的工艺品。他们平日里行走于街头巷尾,节庆日就聚集在充满历史气息的古文化街当中。如果哪一天,你来到这里,当你漫步在高低错落的仿古建筑中,耳边传来那高低起伏的叫卖声,不要以为是时空穿梭,那是民间老艺人在向大家展示他们的美食绝活。
药糖可以唱出来的吆喝声

很多人都听过郭德纲相声《叫卖图》里关于药糖的吆喝声,这次让我们从天后宫广场这片充满天津历史风貌的地方,找寻药糖传人的绝色吆喝声吧。
“止咳化痰的那个茶膏药凉糖哎,卖药糖啊,谁来买我的药糖,买的买,捎的捎,卖药糖的我又来了……”说是吆喝,又比吆喝声好听,说是曲调,又少有听闻,这就是天津老翟药糖特有的吆喝曲调,起承转合以及那拖长的尾音津味十足,想字正腔圆地学上两句可没那么容易,霍家家传的词调借鉴了曲艺的唱腔,并经过霍家后人不断翻新改编而来,充满了天津的老味儿。
老翟药糖除了远近闻名的吆喝外,药糖手艺也祖上传下来的,药糖没有花花绿绿的颜色,深褐色的糖块让人怀疑药糖的味道会不会有药的苦味。入口才知老翟药糖果然名不虚传,天津人本不喜甜,而这甜味却恰到好处,清凉的感觉也直入心脾,那是打心眼儿里舒心。既然是药糖,肯定里面会有药材,老翟家的药糖可是祖传秘方,里面加入了薄荷等药材,还有一些辅料是用某些药材熬煮成的汁水,由于药性不同熬药的火候也不同,待药糖熬好后倒在石板上晾凉,再用刀切成小块,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药糖。待各种口味的药糖做好后,老翟就会推着他的小车到广场上吆喝开啦,各种味道的药效也在这歌词里:“薄荷清凉败火,生姜消食化水……”在老翟的吆喝声中除了药糖的功效,还透露出天津人的“哏”,这也成为今日古文化街民俗文化中最鲜活的一面。不信,您听:买药糖的又来了,吃了嘛的味儿,有了嘛的味儿,仁丹薄荷它冒凉气儿,你抬杠拌嘴生了闷气儿,憋在心里那难受劲儿,吐酸水儿、打饱嗝儿,吃了我的药糖都管事儿,你老没事儿也解闷儿……
煎饼果子“说一套做一套”的热情劲

要说天津小吃的代言,煎饼果子可谓是当仁不让,它起源于民间,生存于民间,为天津人所喜爱。每天早晨五六点,摊主就会在街道巷口摆起煎饼摊。做煎饼果子的一般都是老师傅,他们更注重保持传统食物的原汁原味,绿豆面的主料是青花小石磨上磨得而来,味道比直接买来的绿豆面更加够味有营养。说来也奇怪,天津人买煎饼果子从来不说买一个,大家都说摊一“套”煎饼果子,而天津人赞美那些善于言辞的人,往往说此人说话“煎饼果子一套一套的”。摊主的“那套”一点也不逊色于煎饼果子的“那一套”。不管是不是熟客,当你走上前来报上自己要几个鸡蛋,有什么调料禁忌之后,摊主就会和你热情地聊起来,从摊煎饼到今天的天气、最近的新闻,天津人爱聊以及那股热情劲儿展露无疑。当然,摊主和你聊天时手一点没闲着,挖上一勺面糊倒在小磨盘中间,用T形小铲从里到外画圆的方式将面糊摊开,随后敲开2个鸡蛋摊在面糊上,再撒上几粒葱花,此刻香喷喷的味道已经散开来了,黄白相间的饼子点缀着青翠色,光是看着早已让人垂涎欲滴。紧接着摊主用小铲子将鸡蛋饼与磨盘铲开,将其翻身,依次抹上甜面酱、辣酱、豆腐乳等。摊主手上一通忙乎,嘴里也一点没闲着,说说笑笑已经不知聊了多少话题。如果你要的是夹“果子”摊主就会把果子放在鸡蛋饼的中间,如果你要的是夹“果篦儿”,摊主放入后会用小铲将“果篦儿”从中间切断,以便后面包裹。

也许此刻你还和摊主聊得火热,一不留神人家都打包放到你手里了。后面排队的人等待完全不叫事,听着聊天打发着时间,等待变得一点也不漫长,所以说,天津人是“卫嘴子”这一称号一点也不过分,天津人爱吃、会吃,爱说也能说。
熟梨糕 绝色乐曲的缔造者

“熟梨糕”的大名远不如其“嗡儿嗡儿”的别号更让人耳熟能详。“嗡儿嗡儿”发出的汽笛声是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每当“嗡儿嗡儿”的声音从巷口响起,各家各户的小孩子便纷纷跑出门来,竞相追赶寻着“嗡儿嗡儿”声而去,手里紧紧攥着零钱,眼巴巴地望着那一层层的“宝塔”,嘴馋得不停地咽唾沫。摊主通常会提前将大米磨成粉渣蒸熟,这样,在现场制作的时候,米粉便很快可以加热好,汽笛声自然不绝于耳。可不要小看这起承转合、周而复始的汽笛声,要让这声音不间断,可不是那么简单,只有技术熟练的摊主才能做到。有经验的老摊主会先将米渣装入木甄中,再用小刮板将米刮平,随后将木甄一个个摞在一起。他旁边有一个小炉,上面放着一个锅,锅一直保持加热的状态,摊主会把木甄放在锅盖上面,利用锅盖的热量导热,摞在最上层木甄里的米渣会最先加热好,这时木甄上端的笛子会发出“嗡儿嗡儿”声。大约1分钟后,米渣在木甄中就被蒸成扁扁的小圆碗状,这时,摊主将熟梨糕从木甄中磕出,20年前,摊主是用一张小纸片托住梨糕来隔热,而现在的摊主已经进行了改良,把纸片换成了薄脆饼,不烫手还能品尝到薄脆饼的香甜——只见几个热气腾腾的白色小圆饼立于薄脆饼上,造型小巧,色泽洁白,光是看着就让人馋涎欲滴。这还不算完,老艺人会让你选上几种喜欢的馅料,点缀在小圆碗上。馅料从传统的白糖、豆沙、红果等,到现在的桔子、巧克力、蓝莓……品种越来越丰富。不一会,一个个小碗上不是顶了一颗红色“ 玛瑙”,就是被佩戴上一块“美玉”。从装米渣、上锅蒸、变换木甄的位置、磕出熟梨糕,到最后的抹馅料,老艺人们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每一个动作又像是乐师在拨动琴弦,奏出天籁之音。看着袅袅上升的蒸汽,听着“嗡儿嗡儿”的叫声,捧着热乎乎的熟梨糕,淡淡香甜的米面加上可口的馅料,品尝的不只是一种滋味,更是童年的回忆。
茶汤 龙嘴大茶壶上的功夫活


提起龙嘴大茶壶沏茶汤,在天津无人不晓,尤其当年号称天津民俗活字典的张仲老先生创作出《笼嘴大茶壶》小说后,龙嘴大茶壶更是被很多年轻人所喜爱,以至于现在不说去喝茶汤,而是说去喝龙嘴大茶壶。可见,人们品尝这茶汤,还有一半是冲着这难得的冲调手艺来的。据说在天津早些时候,茶汤是沿街驻摊贩卖的,卖茶汤人只需在胡同口吆喝上一声,不一会就围满了人群,就像是在看街头表演似的,叫好声不绝于耳。这龙嘴大茶壶本身的设计很有特点,壶嘴和壶把手上各镶有一条龙,龙鳞闪闪发光,龙尾造型栩栩如生,龙头更是刻画得活灵活现,龙须上的两个红绒球在冲茶的时候会微微颤动,这样的创意真是巧夺天工。冲茶汤的老师傅每天会把龙嘴大茶壶擦得闪闪发亮,用他的话来说这叫人净、物净、器净。龙嘴大铜壶表面光鲜也颇有“内涵”。壶本身已十分沉重,再装上水重量更是能达到几十斤。壶心的炭火炉可以将水保持沸腾,这就使得茶汤一烫即熟。所以说这一碗茶汤的好坏可全在这龙嘴大茶壶上了。早年间,茶汤的主料多是高粱米面再配上少许的糜子面,现在已发展到有糜子面、油茶面、秫米面、巧克力羹、黑糯米等十余种主料可以选择。在秋冬时节,天气变凉时,老师傅会在碗里先加入一些温水并用竹棍搅动,以便水快速冷却,然后再舀入主料,一边搅动一边抬起铜壶的龙把手,将滚烫的热水冲入。这个“冲”的技术,没些功底可不成,不但表演起来动作不漂亮,茶汤冲不均匀,还容易烫伤自己。有经验的老师傅会一只手托着碗,另一只手抬起龙嘴大茶壶,让壶内开水顺着壶嘴一下子冲入碗内,再将碗后移远离壶嘴,这时,冲水的力度更强,面糊被冲得更均匀,最后,老师傅再将碗重新接近壶嘴,大铜壶也随之放平。一套动作下来,总会引来一片叫好声。随后,老师傅往碗里再放些芝麻、瓜子仁、花生仁和各式果脯,这茶汤才算真正做好。一边看着龙嘴大茶壶的表演,一边品尝着茶汤的香甜爽滑,不时再叫上两声好,天津人的慢生活过得那叫一个有滋有味。

更多菜品制作详解及精美图片
请订阅《四川烹饪》、《四川烹饪.食客》 !

 


编辑部电话:028-86696327 , 86693699   服务部电话:028-86268162   邮购部电话:028-86248819   广告部电话:028-86696895
地址:成都市人民中路三段4号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否则必究!

玉芝兰私家菜馆 四川成都 蓉城餐饮业传奇人物 兰桂均 传统手工制作私家菜 玉芝兰私家菜馆 四川成都 蓉城餐饮业传奇人物 兰桂均 传统手工制作私家菜 玉芝兰 玉芝兰 玉芝兰 玉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