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Home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邮购信息  |  创新篇   | 厨师人才  | 厨师交流  | 烹饪论坛
食苑杂谭  | 市场广角  | 技术交流  | 烹饪史话  | 烹饪课堂  | 地方风味  | 美味佳肴
家庭版 厨房诀窍  | 滋补药膳  | 健康饮食  | 煮妇巧手  | 大家谈    |

 家常菜   |

网上订购  

:::: 厨师人才库 ::::


:::: 烹 饪 商 城 ::::

烹饪书籍
烹饪厨具
服饰装饰
教学光盘

:::: 企 业 风 采 ::::


::: 食雕大擂台网上投票 :::

请您投票:

 

 

 

 

 

 

 

 

 

 

 

 

 

 

 

 

 

 


 


悠闲都市里的慢餐生活
熊楚



  “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正以生产力名义扭曲我们的生命和环境,我们要以慢慢吃为开始,反抗快节奏的生活。”这是国际慢餐协会(Slow Food Movement)发表的“慢餐宣言”。
  1986年,国际慢餐协会在意大利正式成立,创始人是该国的卡洛·佩特里尼。如今,这个组织的成员已遍布全球45个国家。该协会将“Slow Food”作为慢餐标志,而把当中的“o”夸张成一只蜗牛,以此来提醒人们坚持用蜗牛的速度去享受美食。
  慢餐,不光是细嚼慢咽,更重要的是放慢节奏,品味生活。如果我们在这里换个角度来看,那么慢餐协会的会员正是希望人们“用蜗牛的速度去享受美食”,同时提倡以慢餐为开端,放缓在现代都市里急匆匆的脚步,以慢餐心态去享受生活。而精致的美食,华美的菜单,优雅的礼仪,高雅的气氛,愉快的会面,像这样一些慢食元素,现在全都被喜欢慢餐的人用上了。
  再来看我们国内,北京现在已经设立了国际慢餐协会的联络处,同时还拥有了全国第一家慢餐食府——北极阁私家菜馆。这家餐馆属于庭院式慢餐馆,环境静谥,菜品精致,只可惜它还尚未形成主题,形成规模。
  不过,如今成都有家知名餐馆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对此可能有读者会问了,在中国西南的成都,餐饮市场是否也会受到慢餐文化的浸润呢?答案是肯定的。也许天府成都比其他地方的大城市还要适合接受慢餐文化,或者说,成都这个地方更适合推行慢餐文化,在此,笔者提出了三大理由供您参考:
  一、成都人的消费能力惊人。
成都人的收入水平在国内特大城市中并不算高,但消费能力却常常令外面的人瞠目。钱怎么花,无非就是吃、穿、住、用、行,而其中,吃上面的花销最大。在成都的街头,食府、餐馆、茶铺、咖啡厅、水吧鳞次栉比,而在这些餐饮消费场所,每天都能见到无数鱼贯而入的顾客——尤以年轻人居多。“一个月挣1200元,就敢先花掉1000元,傻瓜才把钱拿去存银行。”这便是部分成都年轻人的消费观。而现实生活中,“月光族”的不断壮大便足以说明这一问题。

 

  二、成都人爱赶时髦。
一直以来,总会有一些新鲜名词让闷骚的成都人蠢蠢欲动,总会冒出点新鲜事物并很快就在巴蜀大地生根发芽,何况“慢餐”对成都人来说算是一位既陌生又熟悉的朋友。

  三、最重要的一点——成都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天生就是一座充斥着浪漫情调的城市。
  在这个幸福得无以复加的城市,相信许多人都能生生地把牛仔拉丁舞跳成慢三步。无数成都人抱有的那种恬淡清静、从容不迫的心境,竟有些跟南欧人一样。其实,这种从容也是源于成都这座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别的不说,一个金沙遗址便把成都的历史又提前了好多年。
  “5·12”那场空前的大地震袭来时,成都人不仅没有被吓倒,而且多数人都显得很乐观,因为他们知道成都平原历史上所遭遇的诸多艰难困苦最终还是会“来者,必去”。当大地震发生没几天时,蓉城餐饮业便着手重振旗鼓,因为成都人日常生活中不能没有餐饮业,这也是应了当时网上流传的一则笑话:“灾区人在余震中等待吃喝,成都人在吃喝中等待余震。”
  在地震发生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成都餐饮业卖火锅的餐馆最为红火。要知道,涮烫火锅可是成都人“慢餐”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朋友拿成都火锅跟重庆火锅做过一些有趣的对比:重庆火锅比较粗犷,而成都火锅则相对雅致。重庆火锅是质朴的,它重在刺激;成都火锅是精细的,它更注重享受。
  成都人典型的慢餐生活无疑都体现在了火锅与茶馆上面,这两种饮食消费的形式与慢餐文化暗合,或者说这本来就是一种鼻祖式慢餐文化的体现?
  当今时代,可以说是一个生产快速与消化迟缓并存的时代,我们身在其中虽然学会了追赶时间,但却还没学会耐心等待;我们学会了计算数量,但却往往忽略了追求质量。如今我们的生活,内容日益丰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更趋多元,可是为什么又不能做出更多为自己着想的选择呢?慢餐其精要还是在于“文化”二字,当中的吃、喝只是形式,只是生活的道具。
  而“慢慢吃”也并非是慢餐生活、慢餐文化的全部,在我们放慢就餐速度的同时,其实也就开始了调整生活节奏,“慢慢读”、“慢慢行”、“慢慢想”等也会接踵而至,如此,我们才可能细致地体味和享受生活的每一分乐趣,才算是探到了生活的真谛。

 

编辑部电话:028-86696327  服务部电话:028-86268162  邮购部电话:028-86248819  广告部电话:028-86696895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否则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