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Home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邮购信息  |  创新篇   | 厨师人才  | 厨师交流  | 烹饪论坛
食苑杂谭  | 市场广角  | 技术交流  | 烹饪史话  | 烹饪课堂  | 地方风味  | 美味佳肴
家庭版 厨房诀窍  | 滋补药膳  | 健康饮食  | 采购指南  | 煮妇巧手  | 大家谈    | 网上订购  

:::: 厨师人才库 ::::


:::: 烹 饪 商 城 ::::

烹饪书籍
烹饪厨具
服饰装饰
教学光盘

:::: 网 上 调 查 ::::

请您投票:

 

 

 

 

 

 

 





浅谈国人饮食文化的两面性 房士林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而构成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前提,则是植根于不同环境的饮食文化本质的差异性。如对原料的选择、烹调习惯、进食方式、饮食观念等方面,各国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谨想通过中国饮食文化现象普遍存在两面性这一问题,来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探讨,从而更深入地把握和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更深刻、更有效地感受中国的饮食文化传统的内涵,使之有益于现代餐饮业的发展。
    首先,从菜肴制作上看,国人一向推崇“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的生活哲理,强调五味调和。国人认为,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果腹,它同时应具备善和美两种功能,故国人习惯把好的菜肴称为美味佳肴。《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中云:“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浓,酸而不酷。”这就是中国烹饪的最大特色——五味调合的真实写照,其宗旨便是服从和有益于健康,这也可称为对真善的追求。而在此基础上的调和,则是为了满足人的视觉和味觉而设的,故可称为对美的追求。这种调和的发生、发展,必然会对菜肴原有的成分带来某些改变,因而可能导致其部分营养成分的流失。时至今日,强调调和的饮食习惯仍随处显现在国人的饮食文化当中。即使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揭示科学营养的真正内涵,国人并已大体明晓饮食营养的科学意义,但他们仍然囿于对饮食传统的追求和发展上,往往片面地倡导美味。从另一方面讲,现代人所持有的科学营养观,表现在制作食品上,标准非常之严格,其成分之复杂,量化之明细,非本文所能尽言。而国人对此却困惑不解,认为这如同去医院看病检查,烦
 

琐而无意义。实际上,中国菜脂肪多、胆固醇高、钠含量过多等,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国人仍然躺在先民们培植的饮食文化大树的荫影下,享受着营养不合理的美味。倘若我们仍一味的按传统烹制方法来烹制菜肴,这与国际经济日趋一体化、社会生活也逐步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社会是否适应,能否在相互矛盾的双方中寻求某种统一呢﹖不少业内人士对此已作了种种努力,我们期待着这种努力能产生更明显的效果。
    其次,对就餐环境的选择方面,国人十分注意宴饮气氛的追求,除喜欢闹热外,尤其喜欢把宴席设在风景秀丽的景区,或花前月下,或名楼雅阁,一边赏景,一边进食。在宴客过程中,向有“以乐侑酒”《国礼·天官》的传统,大概是因为音乐可以增强食欲,而人体美又可作为欣赏对象的缘故。到了晋宋随着对自然美的认识,人们发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对八音的迷恋竟被美女婉转动听的歌喉所取代。上至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莫不如是。从现象上看,这种觥筹交错,歌舞升平的场面随处可见。这与古人所倡导的重内心约束和修养的传统必然背离。众所周知的北宋二程参加一次酒会的故事,正是这种两面性的生动写照——他们俩出席朋友家的酒会,其时有歌女陪席,小程看不惯而离开了。大程却若无其事的饮宴至尽欢而散。次日小程跑到大程书房,余怒未息,有责怪老兄之意。大程却对小程说:“昨天宴会上有歌妓,我心中却没有歌妓;今天我书房里没有歌妓,而你心中却有歌妓。”小程一听,自愧学问修养赶不上老兄。通过饮食现象,传统的中华饮食文化重内心约束,而不在乎外部和表面的放纵,如此背离乃至相互抵触与矛盾,便又显得有点虚伪。     
      

 

编辑部电话:028-86696327  服务部电话:028-86268162  邮购部电话:028-86248819  广告部电话:028-86696895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否则必究!